close

桃機一航廈奪台灣建築首獎-3608446  

二○一四台灣建築獎昨公布得獎名單。日本建築師團紀彥設計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勇奪台灣建築獎,佳作獎則頒給台鐵苗栗車站與雲林草嶺生態地質國民小學。

台灣建築獎由建築師雜誌舉辦,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獎,也被稱為「台灣建築界的奧斯卡獎」。

本屆共兩百零八件作品參賽,選出十件作品進入決選。邀鄭泰昇、加藤義夫、孫德鴻、蘇重威、劉培森五位建築師與學者組成評審團,花三天時間實際踏勘十件入圍作品,選出得獎作。

桃機一航廈奪台灣建築首獎-3608520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建於一九七九年。二○○四年行政院舉辦國家門戶國際競圖。當時參與競圖者皆傾向「拆舊建新」,僅團紀彥獨排眾議,主張「新舊共存」,保留舊航廈與回憶。

雖然邊營運邊施工讓工程難度提高,但與拆除舊航廈重建相比,費用僅約廿分之一,碳排放僅十分之一。

團紀彥在桃機舊航廈之上加裝翅膀狀的弧形屋頂,不必拆除舊建築,即能擴大室內空間。再透過結構補強與旅客進出路線的重新設計,讓桃機「飛」起來,也順勢增加四千坪空間,,於二○一三年六月完工。

十年前,團紀彥在好大誇奇的建築潮流中,以「新舊共存」的環保概念贏得競圖。十年後完工,建築潮流也轉向低調環保,團紀彥的設計如今看來「符合世界潮流」,贏得台灣建築大獎。

轉自: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9057816.shtml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獲2014台灣建築獎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獲2014台灣建築獎

桃園機場公司今(10)天表示,2013年6月完工的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從208件參選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台臺灣建築界奧斯卡獎-2014「台灣建築獎」的唯一首獎肯定,11月10日由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雜誌社公布。

評審委員認為建築設計上利用了三樓室外平台,以飛行中的巨大鳥翼為設計概念,融入東方傳統的大屋頂意象,鋼構骨架排列法也使得建築結構更為穩固,覆蓋原有的平台加大面積,因此無須增加任何樓地板,也營造出氣勢宏偉的三樓入境證照查驗大廳等新擴區。雖然邊營運邊施工讓工程難度提高,但與拆除舊航廈重建相比,費用僅約1/20、碳排放僅1/10,廢土量更非常環保地降低至1/30,因此一致通過第一航廈改善工程獲選為2014年臺灣建築獎。

《建築師》雜誌社舉辦台灣建築獎至今已第35屆。每年選出一名台灣建築獎及數名佳作,鼓勵國內開業建築師對社會文化、建築技術及居住品質貢獻己力。本屆評選委員橫跨產學界,包括成功大學建築系主任鄭泰昇、教授加藤義夫、建築師孫德鴻、蘇重威、劉培森共5位。 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建築團隊為團紀彥建築設計事務所和許宗熙建築師事務所,工程造價新臺幣27.55億元,由設計至施工歷時9年完成。建築師團紀彥表示,在建築上來說改建比新建更困難,如同外科手術一般,不論是設計跟施工都是難度非常高的計畫。

再以交通方面舉例,以前計程車與巴士都在同一層,是環狀的動線設計,大小客車交織既危險又擁擠,現在配合巴士的高度,規劃在能完整容納的地下層,計程車或其他小客車則在上層,既達到大小客車分流的目標,又有效利用路緣的空間。 機場公司指出,這次能獲得2014台灣建築獎,歸功於所有建築工程和機場營運團隊共同的努力,同時要持續的妥善使用空間,讓建築發揮生命力。其中像是木材質感營造的一樓出境大廳報到櫃檯、具有特色的三樓傾斜列柱,和大幅挑高、採光明亮的入出境大廳,都是旅客非常喜愛的空間,更常見不少旅客拍攝光線進入航廈,地面像水面一樣反射的美景。今(2014)年已經有超過1,190萬人次經由第一航廈進出國門,未來機場公司也將持續善加利用此建築,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轉自: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1110/1350718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y 的頭像
    Andy

    安迪飛行日誌

    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